?姚佐平代表:發揮區位優勢推動電智化轉型,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車發展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廣西政府工作報告會議中也提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汽車產業加速變革,上汽通用五菱正結合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大力探索智能化轉型之路。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姚佐平帶來《關于發揮廣西資源及區位優勢,助力汽車產業電智化轉型的建議》和《關于進一步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等建議。
發揮區位優勢,推動電智化轉型
在《關于發揮廣西資源及區位優勢,助力汽車產業電智化轉型的建議》中,姚佐平指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新能源轉型,我國通過搶抓電動智能化發展機遇,搶換新賽道、集聚新動能,新能源汽車完成從政策驅動到用戶驅動的切換,2024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通過電動智能化轉型進一步帶動產業鏈升級,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轉型關鍵期,汽車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直接關系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然而鋁材、竹材等輕量化低碳材料在整車中應用比例仍很低,其中鋁材約20%、竹材仍在小規模試驗應用階段。
廣西在鋁、竹等輕量化、低碳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布局、東盟外貿等方面,具備獨特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其中,廣西鋁土礦儲量全國第二、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在“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已有初步布局,具備“以鋁代銅”的產業優勢;同時廣西竹林面積超1000萬畝,竹材年產量居全國前列,可推動“以竹代塑”在汽車內飾、包裝等領域的應用;此外廣西毗鄰東盟市場,RCEP政策紅利及區位優勢顯著,新能源汽車出口潛力巨大。
充分發揮廣西資源和區位優勢,通過“以鋁代銅”降本減重、“以竹代塑”低碳賦能,對推進我國汽車產業電智化轉型,構建面向東盟的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滿足汽車工業輕量化需求,推動能效提升;其次,鋁合金汽車零部件能有效提升鋁制品深加工價值;推進汽車零部件材料低碳轉型,是破解產業資源瓶頸、推進綠色發展的關鍵。此外,依托廣西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拓展東盟市場,對加快新能源汽車向海圖強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此,他提出幾點建議。第一,打造“鋁-竹”雙鏈協同研發平臺,加快技術創新;第二,基于規模優勢建設廣西泛鋁件先進制造基地,輻射西南地區及東盟基地,提升鋁制品深加工附加值;第三,強化政策引導、整合鏈條資源,完善配套體系;第四,推動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標準互認互通。
繼續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車發展
姚佐平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需認識到三個戰略維度的平衡要求:其一,新能源汽車相關扶持政策到期后,需要持續保持市場增長動能;其二,要實現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5%的降碳目標;其三,要兼顧廣大人民最基本的綠色出行需求。這三個維度共同指向政策工具需要更精準的靶向調節。
而隨著產業升級,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顯現三個結構性挑戰:一是高端車型享受同等政策優惠但邊際拉動效應遞減;二是縣鄉新能源滲透率(28%)顯著低于城市(45%);三是微小型車占比從2020年35%降至2024年19%,戰略潛能未得到有效釋放。
通過結合微小型新能源汽車等不同產品特性,并充分考慮城市、農村等不同區域的市場條件,構建更精細化的政策調節體系,對保障我國人民綠色出行需求及汽車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微小型新能源汽車是“汽車下鄉”的核心抓手,能有效釋放農村市場活力,擴大內需增量;其次,微小型新能源汽車是“雙碳”目標達成的高效抓手;同時,微小型新能源汽車是保障基本民生出行的普惠載體。
基于均衡區域市場發展的不平衡、支撐“雙碳”目標達成并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綠色出行需求,姚佐平提出幾點建議,優化購置稅減免政策導向,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車持續開展技術創新;持續完善農村新能源汽車用車生態;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保險及以舊換新等政策。